close


又是鍬形蟲陸續羽化的季節,同好間的採集成果交流悄悄的在網路上流傳,有時間的蟲友早已紛紛上山找蟲,咱比較不願意出門落空再過個一週再出門吧!或許今天開挖我那放在角落許久的「螃蟹飼育桶」也許也能有個大豐收也說不定。

「螃蟹飼育桶」當然不是養真的那個螃蟹,Homoderus mellyi Homoderus mellyi 原產於非洲喀麥隆台灣俗稱為螃蟹鍬形蟲,多年前曾經試養過一小批,不過由於那時對此蟲不甚了解,羽化時全軍覆沒無一倖免;去年再度獲得數對成蟲,這次一定要用我那「懶人飼育法」好好的給他養出一批成蟲。

螃蟹的交配產卵和一般鍬形蟲無異,難度其實不高,重點在於他在蛹室羽化以後需要經過3-6個月的蟄伏才會成熟,這個時間有別於一般鍬形蟲一兩個月左右的蟄伏期,時間是非常漫長的;有飼育鍬形蟲的朋友常常有個習慣,在經過約略的時間計算後,會迫不亟待的將蟲子的蛹室打破察看蟲子是否羽化,如果打開蛹室裡面並非成蟲而是蛹,那麼製造一個人工蛹室細心照顧這個蛹還是能夠順利羽化,如果是個前蛹的話那麼這隻蟲死亡率就倍增了,當然這也沒個準得看蟲子種類才是。那麼,如果是飼育螃蟹鍬形蟲,最好就要改改挖蛹室這個壞習慣了,挖出一隻蟄伏的成蟲他有可能等不到成熟就會死掉,挖出一個蛹雖然你給他人工蛹室但個人的經驗這樣子羽話失敗的機率非常高,即便是羽化成功能否渡過蟄伏期還是個問題,挖出一隻做好蛹室的前蛹也是等於判了他死刑;如果想要得到一隻健康的螃蟹,在幾次和蟲友的交流討論我們得到共同的答案就是:不做任何干擾在經過蟄伏期後讓他自己打破蛹室爬出來。

話又得說回我那桶「螃蟹飼育桶」,去年在蟲商那裡找了一根直徑大約35公分的產卵木,經過泡水軟化、除蟲等程序以後,整支產木直立放入水桶,旁邊間隙以木屑填滿壓緊再置入兩隻已經交配過的螃蟹母蟲,這桶「飼育桶」就丟在後陽台越過了一個沒人照顧的冬天。大約三個月前曾經打開察看過一次,飼育桶頂層幾乎已經都被吃成木屑,也看見幾隻肥大的幼蟲,本來當是必須立即更換食材,否則等到五、六月(就是現在)再來更換,挖到還在蟄伏或是前蛹的機率就太大了。不過說歸說那時候還是沒有立即更換,直到這兩天才準備好一根木頭;開挖時戰戰兢兢,不過還是不小心挖破了三個蛹,還好裡面是成蟲不做太多干擾的話他們還是有機會活下來。


▲這就是我的螃蟹飼育桶


▲由於已經接近蟲子陸續做蛹、羽化的時間,所以動作很輕,光鏟出這些半泥半木屑就用了很長的時間


▲肥孜孜的幼蟲,看來還在繼續吃


▲這是螃蟹的土繭,裡面就是蛹室,輕微搖晃的話要是裡面是快速滾動那麼就是蛹,感覺有個東西跟著晃動那麼可能是前蛹,感覺沒有東西那麼要不就是死掉了要不就是羽化等著成熟爬出,不過建議不管是什麼蟲,竟量別晃動干擾。




▲由於稍微潮溼了些,不小心打破了三個蛹室,得到一公兩母


▲還沒吃完的木頭,裡面也有幾隻幼蟲


▲小心翼翼的取出土繭


▲全部清除完畢以後,先在桶子底部撲上一層木塊和木屑,在放入除過蟲已經軟化的木頭


▲還沒吃完的木頭一並放入


▲鋪上木屑和木塊(可以使用開挖幼蟲撥下的木塊,不過要確認已經殺過蟲)


▲放入幼蟲


▲鋪上木屑,這樣幼蟲就會自己往下鑽,幾天的時間他們就能夠再度吃進木頭裡面了


▲蓋上網布防蠅,蓋上蓋子放進冰箱,記得寫好記錄紙,幾個月後再打開或許成蟲就已經在土表趴趴造了


▲土繭和成蟲也一樣,做好記錄覆蓋木屑,一起放進冰箱不做任何干擾


▲選擇用透明的飼育盒是因為這樣可以看到成蟲成熟後爬上土表活動

同場加映,並不是只有螃蟹才能這樣飼育,這是2004年我的雞冠鍬形蟲飼育桶,活體實驗有時有很大的風險,做這樣的實驗您必須全軍覆沒的打算;我的運氣還不錯,無論當時的雞冠或是現在的螃蟹,我都得到還算不錯體型的個體。


▲那時候我是用花盆養幼蟲


▲環境比今年這批螃蟹更惡劣,那時候是任其風吹日晒的


▲由於木屑都已變成泥土且非常潮溼,蛹室都是一碰即破


▲公蛹


▲這是那一年得到的全部公蟲,清一色都是大頭

這算是懶人飼育法吧!不適用大多數鍬形蟲,有些較溫馴的種類以這種方式混養應該也是可行,建議要和我一樣懶的人才用這種偏方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